“2025新形势下沪港工程咨询行业
‘国际化’路径研讨交流会”
成功举办
8月11日,由上海市建设工程咨询行业协会和香港测量师学会共同主办的“高质量出海,2025新形势下沪港工程咨询行业‘国际化’路径研讨”交流会在“外滩·老市府”成功举办。本次交流会邀请到了来自沪港两地深谙国际工程市场的专业人士、行业专家以及领军企业代表,就“国际化”这一业内关心的主题开展深入研讨。香港测量师学会上海访问团的20多位代表,以及上海市建设工程咨询行业协会部分副会长、常务理事、行业专家、协会青年从业者联谊会的代表等50多人参加会议。
出席本次会议的有:香港测量师学会会长梁志添,香港测量师学会前会长兼内地事务委员会主席赖旭辉,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建筑市场监管处副处长李崔云,上海市建设工程咨询行业协会会长夏冰,中国建设监理协会工程管理与咨询分会会长、同济大学教授乐云。会议由上海市建设工程咨询行业协会秘书长徐逢治主持。
自2023年12月,上海市建设工程咨询行业协会与香港测量师学会签署《合作备忘录》以来,沪港两地学会、协会遵照履行备忘录精神,已连续两年携手举办交流活动,积极促进沪港两地的专业互动与合作。延续去年“有机更新 融合发展”的主题,本次两地专业人士再一次相聚上海,就建设工程咨询行业在“国际化”及“一带一路”倡议下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入深入探讨,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在新的形势下“走出去”战略的内涵和意义。
会上,上海市建设工程咨询行业协会会长夏冰先生首先向出席会议的香港测量师访问团一行及业内专家、嘉宾表示欢迎。他指出,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走出去”战略已不再仅仅是中国在双轮驱动下的国家战略部署,更是众多建设咨询企业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自身提质升级和长远发展的价值追求。然而面对着日益错综复杂的外部市场环境,必须精准剖析自身优势,主动融入国际规则体系,持续深化与各方的合作共赢关系。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沪港专业人士交流各自在前沿理念、实践经验以及创新思路方面的成果,共同探讨和研究建设工程咨询行业在国际化进程中的新路径与新方法,从而为推动沪港两地乃至全国建设工程咨询行业的高质量“出海”贡献智慧与力量。
香港测量师学会会长梁志添先生在致辞中表示,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具备提供一流专业服务的优势,是上海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业务的首选平台。近年来,上海透过香港这一平台积极拓展“一带一路”及海外市场,成效显著。展望未来,期望两地学会、协会持续深化合作,透过多元形式的交流与协作,进一步加强沪港两地的专业互动与经验分享,共同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另外,梁志添先生在发言中提到,自2023年沪港两地学会、协会签署合作备忘录以来,合作举办的论坛、研讨会等交流活动均得到了广大会员的踊跃响应及积极参与,每次香港测量师学会来沪拜访,学会的六个组别及青年组均有派员参加,并邀请专家讲者亲临上海分享宝贵经验,这项活动已然成为香港测量师学会每年访沪行程中的传统及重要环节。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建筑市场监管处副处长李崔云女士到会并表示,政府部门将大力支持沪港学会、协会深化协作交流,服务企业出海,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主题演讲环节
AACE International国际工程管理协会中国分会主席、上海同济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国际工程创新中心总经理沈峰,在会上做了题为“中国工程咨询企业国际化的机遇和挑战”的主题演讲。沈峰先生以中国工程咨询企业的企业,客户和人才三个视角,通过分析中国工程企业国际化的现状以及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中国工程咨询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机遇和挑战,提出进一步深入国际化的相应对策。
本次会议邀请到了香港测量师学会工料测量组前主席、天秤建筑顾问有限公司高级顾问文志泉在会上发言,他发言的题目为:“工程与合约管理及多元的专业服务助力香港工料测量师在海外市场发展”。文测量师介绍了香港最著名的13间私人工料测量顾问公司以及相关的顾问公司业务走出香港、走向海外的路径,其中包括:在内地设分公司,参与香港的开发商在海外的发展顶目并开海外设分公司或与当地相关的工料测量顾问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文测量师还介绍了香港测量师学会出版的《测量师工作手册》,并提醒内地企业在走出去的时候要重点关注成本开支计划、价值管理、合约形式、争议解决等八个方面的内容。
上海市建设工程咨询行业协会青年从业者联谊会前副主席、华建集团上海华建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晓在会上做了题为:“驭变而行、合作共赢——在国际规则体系下的‘一带一’挑战与机遇”的演讲。他表示,“走出去”已经成为建设咨询企业在新形势下提质升级的长期价值主张。伴随大变局,“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正面临愈加复杂的外部市场环境。唯有解构自身优势,融入国际规则,深化合作共赢方能驭变而行,行稳致远。
上海天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天佑哈萨克斯坦分公司经理昝日成带来了领军企业在“国际化”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他发言的题目为:“‘一带一路’工程咨询项目的机遇与挑战”。他表示,走出国门,在一带一路国家进行工程咨询服务,在管理上有很大不同,转变观念,迎难而上,靠严谨和认真立足。不同国度有着不同的管理模式,在资金管理、税务管理等方面要谨慎推行。积极面对各类挑战,做好人才储备、资金使用,熟悉当地管理要求,才能迎着大开发的东风畅行。
上海市建设工程咨询行业协会
与香港测量师学会互赠纪念礼物
沪港两地学会、协会为演讲嘉宾赠送礼品
参观环节
本次会议在上海外滩新地标的“外滩·老市府”会议室召开。会前会务组专门安排了参观。在参观过程中,与会代表们步入陈毅市长的办公室,深入探究了这位杰出领导者在城市更新与发展中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办公室内,众多珍贵的历史资料和照片井然陈列,生动展现了陈毅市长在城市建设中所展现的非凡领导才能和前瞻性视野。
随后,作为该项目的监理方,上海建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总监理工程师黄庆中分享了“外滩·老市府”大楼在城市更新项目中所遵循的核心理念和实际操作经验。该项目不仅保留了历史建筑的风貌,还巧妙地融入了现代功能需求,实现了历史与现代的完美融合。如今,改造后的老市府大楼已成为现代办公与海派老建筑历史空间相结合的外滩新地标。
会场介绍
“外滩·老市府”是一栋历经112年历史的大楼,也是外滩“第二立面”更新改造的先行启动项目,作为上海前市政府建筑,该项目具有极高的文化地标意义。
老市府大楼(原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大楼)?始建于1914年,1922年完工,至今已经100余年,是上海时代变迁的见证,曾被誉为“远东第一围合式建筑”。最初为上海公共租界的最高市政机关——工部局办公总部。1949年5月28日,新中国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陈毅出任第一任市长。新旧政府的交接仪式在此举行,大楼正式成为上海市人民政府的办公驻地。1949年10月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在此升起上海第一面五星红旗,1956年市政府搬离,大楼改称“老市府大楼”。
老楼修缮于2019年10月开工;2023年4月大楼实现百年围合,2024年5月基本完成工程建设,实现了整个街坊的“重现风貌、重塑功能”,变“古旧”为“经典”。
END